南京揽翠苑幼儿园·安全法制宣教
幼儿园的宝宝总是特别容易生病,尤其容易因为病毒交叉感染而生病。家长们不必特别担心,熟知一些常见的幼儿园传染病,给宝宝做好预防护理。
常见的【幼儿园传染疾病】有以下几种: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
⑷ 接种流腮疫苗等。
5.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1.病因:病毒感染
2. 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治疗
⑴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
⑵防止继发感染。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1.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急性期病人。
⑵传播途径: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冬春季多见。
⑶易感者: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
3.临床表现
⑴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⑵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圆形的,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有红晕,伴有痒感,1-3天后疱疹变干结痂。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内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皮疹全部变干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
⑵注意室内通风。
⑶对易感者接种水痘疫苗。
5.治疗
⑴对症处理:发热时用退热剂;保持皮肤、指甲清洁,避免抓破疱疹,如疱疹已破或有继发感染者,局部涂用1%龙胆紫等。
⑵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
⑶按医嘱进行其他相关治疗。
1.病因:A组溶血性链球菌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
⑵传播途径: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玩具、毛巾、书、衣被等间接传播。冬春季多见。
⑶易感者:2-8岁儿童多发。
3.临床表现
⑴发热、头痛、咽部疼痛、颈前淋巴肿大。
⑵发热24小时出现皮疹,由中耳、颈部蔓延至躯干及四肢,24小时内遍布全身。皮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猩红色小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面部潮红,可见"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有化脓性并发症者隔离至炎症痊愈,并持医院开据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⑵患儿病后3周内要注意经常查尿和心电图,及早发现和治疗肾炎、心肌炎等合并病症。
⑶对患儿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品进行消毒。
⑷对易感儿童可口服板兰根、复方新诺明等。
5.治疗
⑴对症处理:用淡盐水漱口,高热时用退热剂。
⑵抗生素治疗。
1.病因:流感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经: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多发于冬季和冬末春初。
⑶易感者:儿童以及其他易感人群。
3.临床表现
⑴突然起病,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⑵伴有轻度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⑶病程持续约一周。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热退后2天或症状消失为止。
⑵注意室内开窗通风。
⑶易感者可服用板兰根3-5日。
⑷增强体质,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
⑸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⑹少去公共场所,不去病家串门。
⑺有条件者接种流感疫苗。
1.病因:痢疾杆菌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急慢性病人和带菌者。
⑵传播途径:传染源排出的粪便污染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经苍蝇污染食品,经口感染。
⑶易感者:普遍易感、感染后免疫力不巩固。
3.临床表现
⑴普遍型(典型菌痢):起病急,高热。大便每天10次以上,以粘液、脓血为主,便后又里急后中重感,伴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⑵轻型(非典型菌痢):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仅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⑶重型:每天大便数10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感,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酸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⑷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⑸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于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镜检阴性,停药后大便培养两次阴性后,经医院开据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⑵消毒病人排泄物以及病人所用各种物品。
⑶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不洁食物。
⑷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好粪便、水源。
5.治疗
⑴中毒型:立即送医院紧急处理。
⑵一般治疗。
⑶抗生素治疗。
麻疹传染性极强,易感者多为儿童。
1. 临床表现
患者初期症状和感冒差不多,发热3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首先起于耳后、发际处,主要是斑丘疹,皮疹迅速蔓延至面部、胸背、腹部、四肢及全身。皮疹3—4天后逐渐脱屑消退,逐渐康复。
2. 预防措施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力措施。麻疹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护理好患者,减少并发症,寝室要温暖、湿润、空气清新,光线不宜过强。定时通风换气,要用温水清洗颜面、眼鼻分泌物,定时用盐水或漱口水漱口。
(风疹与麻疹的区别:手脚心没有疹子,出疹1-2天即消退,孕妇得后易使胎儿畸形。)
病因:大多为柯萨奇病毒所引起
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疱疹性咽颊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⑶易感者: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受到感染,但以1~7岁多发。因婴幼儿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呼吸道黏膜柔嫩,呼吸道分泌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呼吸道“自洁”功能差,故易发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4天。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
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但
累及齿龈及颊黏膜。
病程一般为4~6天,偶有延至2周者。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目前对肠道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
对于轻、中度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布洛芬等退热药。有高热惊厥及严重肌痛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止痛剂。
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峡炎无效,但如考虑合并有细菌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幼儿园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30号 管理入口
电话:025-84892357 信箱:nh_yey@nuaa.edu.cn 邮编:2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