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特色课程  教育科研

桐桐成长路上的“小羁绊”

时间:2022-06-14来源:南航幼儿园点击:290

张文群

【案例背景】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开学初期,因个体差异和环境影响使得个别幼儿再次出现不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现象。有的孩子通过哭闹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不适应;有的孩子在与家长斗智斗勇,谈各种条件,最终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还有的孩子表面则风平浪静,其实心里有不良的情绪没有被正确的理解和接纳,导致被压抑。不良情绪被长时间压制,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后期会通过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凸显出来,这些行为表现恰好也说明了他们内心存在着的问题需要正确的被解读和帮助,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养成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她们成长路上的“小羁绊”,殊不知她们经历的这些“小羁绊”其实就是她们收获的宝贵“财富”。我们班桐桐小朋友的某些行为表现方面,打开了我对她的好奇心。

【案例描述】

案例一:紧张——“老师,我憋不住了”

上午集体活动还在进行中,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我们的专注力:“老师,我想小便。”顺着声音听过去原来是桐桐,只见她眼泪汪汪,双手按着裆部,看上去像是憋不住的样子。于是我们班赵老师赶紧带着她去厕所,我们其他人继续活动。大概二十分钟不到,我们正在准备进行下一个集体活动时,又看到桐桐满脸委屈的表情看着我并小声的说:“老师,我想小便。”由于距离她前次小便间隔较短,我想让她等活动结束后再去,于是就跟她说:“桐桐,等游戏结束后再去小便,行吗?”她的眼泪像刚打开的自来水龙头一样流了出来,一边流泪一边回应我:“老师,我快憋不住了。”我只好答应她的请求。在这之后尿尿的频率直线上升,午休的时候她去了三趟厕所,这种“尿频”现象已经影响到了她自己和我们全班师生的日常活动,我及时和她的家长反馈了这事情,并建议他们带孩子去专科医院检查一下病因。

经过医生检查,排除了生理问题,估计是由于不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而产生的担心和紧张情绪,家长果断决定先在家里观察几天,妈妈就她的“尿频”事情也很用心,尽量满足她小便的欲望,也不特意的关注和强调她小便这件事,而是偷偷把她小便的次数和间隔时间记录下来,几天后返园时把记录下来的时间表发给老师,便于我们判断她需要小便的间隔时间。

入园后我们也采用她家长顺其自然的方法,完全接纳和满足她的小便需求,虽然我能感觉到她前几次都是带着担心和紧张的情绪去小便,但我们都会温柔和无条件的接纳并且回复她:“去吧!不用担心,没关系的,老师陪着你。”并给她必要的拥抱和安抚以减少她担心和紧张的情绪。就这样持续了大概一个多星期,有一天轮到我值午睡,孩子们都在慢慢的进入了梦乡,虽然桐桐没有睡着,但是我也没有太过于关注她,偶尔会给她送来我温暖的笑容,让她感受到即使你睡不着老师也同样爱她,给她足够的安全感。直到午睡结束了也没有听到她喊我去小便的需求,我惊奇又高兴的跟同事们分享她的进步,并及时给了她一个大大的赞:“桐桐,你太棒了!你能认识自己身体真正的需求了,老师真的为你高兴哦!”她也是很开心的笑着告诉我说:“老师,我现在在家里也是有尿才去上厕所。”几天下来她的表现已经逐步趋于正常,有时我会提醒她:“桐桐,你要不要小便啊?”她总是很肯定的大声的回答我说:“老师,我这会没有小便。”我想她是真的解决了“尿频”事件,并且接纳了现在的自己,接纳了老师,接纳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案例二:孤独——“老师,我没有好朋友”

对于我们新生小班来说,已经有了一学期的入园经验,孩子们基本适应并喜欢上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桐桐“尿频”的事件也告了一个段落。最近几天我又发现了她出现了一个新问题。

镜头一:在午饭后自主游戏时她会拿着自己从家带来的玩偶小佩奇呆呆的坐在那里。有一次我问她:“桐桐,你是不开心吗?”她说:“老师,我没有好朋友……”。于是我开始引导她:“桐桐,你拿的是什么玩具?其实玩具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呢!你喜欢它吗?”她也很乐意回答我的问题,并且开心地跟我介绍她的玩具朋友。

镜头二:有时她拿着自己带的图书随便翻阅了几下后就又呆呆的坐在那里,我会再次跟她聊天:“你拿的是什么书?书也是我们的朋友呢!”就这样我们愉快的一起看完这本书。

镜头三:还有时她拿着一个迷宫玩具又继续呆呆的坐在那里,我会主动上前去跟她说话:“我家也有一个跟你一样的迷宫玩具朋友,你会玩吗?”她主动演示给我看迷宫的玩法。通过玩具朋友、书朋友的引导,我还引导她跟小伙伴做好朋友。辰辰小朋友性格温和,爱看书,专注力也很好,正好跟桐桐又是一组,我灵机一动,就有意撮合她们两个在一起玩。这天饭后辰辰搬着椅子正准备坐下来看书,我上前去跟她说:“辰辰,你过来坐到桐桐旁边跟她一起看书好吗?桐桐想跟你做朋友哦!”辰辰听到我的这番话高高兴兴把椅子搬到桐桐旁边,桐桐也主动的把手里的书给辰辰分享:“这是我带来的书,是我爸爸给我买的,我们一起看吧......”。接下来的几天她们就成了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玩游戏时在一起,上厕所时一起手拉手,洗手时两个人共用一个水龙头……,特别是午饭后自主游戏时辰辰完全替代了我,从此我就“光荣的下岗”了。有一天早上孩子们入园时,桐桐的奶奶拉着我的手说:“张老师,桐桐最近交到了好朋友辰辰,放学后两个人在一起玩,可开心了,现在也喜欢上幼儿园,谢谢老师了,你们对待孩子真是有耐心了。”看着奶奶高兴的样子我也替她们开心。

【案例分析】

在桐桐小朋友案例一中的“尿频”行为中不难看出是由于心理紧张焦虑而引起的,掌握了这一关键“病因”后,首先,采纳她家长的处理方法,对她这一行为“对症下药”,在园时完全接纳她的“尿频”行为,并满足她的小便欲望,其次,我也会利用她喜欢的创造性游戏来转移她“尿频”行为,有意减少小便次数。还可以利用合适的机会多跟她建立亲密师生关系,从而缓解她的紧张情绪。更重要的是家长也能有耐心的正面引导和默默的关注她,没有因此而批评和打骂她而产生更糟糕的负面影响。空余时间多陪伴,多同理,多和她交流在幼儿园发生的有趣事情,通过家园配合,帮助和消除桐桐的担心和紧张的情绪,才是缓解“尿频”的最佳方式。事实证明在家园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桐桐的“尿频”行为消失了,也能在在幼儿园里跟老师、同伴一起正常生活和游戏了。

案例二中,由于桐桐是家中独女,生活里缺乏与同伴之间的磨合和交往,当她处于集体生活与同伴交往中,往往会处于被动或者独处的状态,从桐桐的发呆的状态不难看出她的家庭环境对她的养育方式,首先在生活上面是细致入微,面面俱到,保护过度,以至于孩子没有尝试的机会。其次,对孩子的喂养方式上包办代替多。最后,对待孩子的需求无条件满足。这些都导致孩子在集体生活中不懂得主动跟同伴交往,好在她进入了幼儿园这样的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会受到身边同伴、老师多方面的环境影响,她的思维方式也会随着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断改变和调整,她们的身心发展空间无限之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亚里士多德说:“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这说明人的存在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建立在与他人交往的基础上并受到他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影响。桐桐选择接受辰辰做她的好朋友,不难看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渴望的,也是有兴趣的,但是也会伴随着交往焦虑,独生子女的她们由于从小缺少与同伴之间的交往经验,从而导致她们不知如何正确与同伴交往所产生的矛盾心理,也担心和害怕不被同伴接受。从她们最终表现出对彼此的接纳来看,消除了同伴交往中的担心和害怕,从而体验到了交往中的快乐感受。

在我们的成长路上总是少不了“羁绊”,其中焦虑、紧张是人类情绪的表现也是“羁绊”的一种,它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是人体内的能量,有涨潮时也有低潮时,没有必要去批判它们任何一种的对和错,特别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引导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情绪,然后跟它们和平相处,也不用急着赶走它们,不良的情绪会自然流走。从发生在桐桐身上的两件事情来看,她的情绪得到了有效的疏导和正向流动,从而产生了一种正能量,帮助她收获到友谊,最终能消除这些小“羁绊”,从而助她快乐成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幼儿园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30号 管理入口

电话:025-84892357 信箱:nh_yey@nuaa.edu.cn 邮编:2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