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特色课程  教育科研

“小爸爸小妈妈”们的小小生活 ——浅谈幼儿园小班娃娃家的价值作用

时间:2021-11-10来源:南航幼儿园点击:335

沈泽之

论文摘要: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启蒙老师。所以,孩子们最先熟识和接触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角色身份的体验也就是从爸爸妈妈开始的。幼儿体会不同身份的角色,最早最多从“娃娃家”开始,“娃娃家”游戏堪称是学前教育中角色游戏中的“经典”。“娃娃家”是最受小班幼儿欢迎的游戏之一。游戏过程为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环境的各种情境,让幼儿在自由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创造性地表达自我。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很自然地去模仿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学习他们的日常行为,将自己理解的爸爸妈妈形象表现出来。这就是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而这初步体验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论文关键词:

幼儿教育娃娃家角色游戏 小班

角色游戏是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的印象,全面反映了游戏的特点。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小班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她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他们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而且在情感上有较大的依赖性。特别是开学初,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氛围,有着不同的个性等。他们从未与这么多的陌生人物相处,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是局外人是孤独的。在小班所有的区域活动中,最让幼儿熟悉、感到亲切的游戏环境莫过于娃娃家。娃娃家游戏是让小班幼儿最快脱离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游戏活动,同时也是对小班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促进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和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是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

一、“小爸爸小妈妈”友好交往,一起发挥想象力

(一)“娃娃家”能促使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

《纲要》指出,“同伴及其交往是孩子重要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孩子们在同伴群体中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着各种社会技能、社会行为,发展着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促进同伴间的交往,在孩子中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合作性学习氛围。”幼儿来到这个社会,就必然要学习这个社会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种规范、规则和方法,学习这个社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如何称呼他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对待事物、如何处理问题等。

“娃娃家”是最能体现幼儿的社会性,角色间的交往在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3岁的幼儿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还较差,模仿是她们学习的动机,也是她们学习他人学习经验的过程。娃娃家活动是幼儿最熟悉的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给孩子提供了模仿学习的机会,对于小班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如:玩娃娃家的时候,“爸爸”和“妈妈”之间就需要沟通交流,一一做“爸爸”的时候经常就会向“妈妈”说:“妈妈,你说我要做什么菜给宝宝吃呢?”在游戏过程,就连班上最不爱说话的幼儿,在这里当“爸爸”和“妈妈”也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班级的娃娃家中放置了电话,有的小朋友经常拿着电话自说自话,有的小朋友就会和旁边的同样在玩娃娃家的小朋友串联,进行聊天。那天庭庭拿着电话对着隔壁的二宝说:“二宝,今天天气不错啊,你今天准备烧什么菜呢?”二宝:“烧个青菜吧,多吃蔬菜对身体好。”可见,幼儿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与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养了幼儿的表达能力,以及主动交往能力。

又比如一天早上,“我是妈妈,你是爸爸,妈妈给宝宝穿衣服,你自己到厨房里去烧饭好吗?”妈妈庭庭对爸爸周周商量道。“我不会呀,烧饭应该是妈妈的呀。”爸爸周周显然很不愿意。妈妈说:“我们是一家人呀!我现在没空啊,我要给宝宝穿衣服,她要上学了呀。”我上去参与他们的游戏:“我来做客啦!好饿呀!”。“妈妈”和“爸爸”开始愣在那里,后来“爸爸”反应快让我请坐。“妈妈”这时也停止整理,来到厨房胡乱的抓起一个水果和一种蔬菜就放在小碟子里给我示意让我吃,还提醒我说:“这些是假的,不能放在嘴里吃的,要假装吃。”我笑着做了一个假装吃的动作:“啊呜、啊呜”。我请妈妈和哥哥也坐下,大家一起笑着“吃”东西了。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3-4岁的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十分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得行为习惯。例如:模仿爸爸妈妈照顾宝宝得样、烧饭的动作等。一般孩子认为烧饭是妈妈的事情,所以当妈妈提出让爸爸做时,爸爸百般不情愿。这样就容易在游戏中产生冲突,将游戏僵持。教师适时的进入,可以帮助幼儿缓解矛盾、处理问题,以自己小客人的身份提醒和丰富游戏情节,也提高了幼儿的社会能力。

(二)“娃娃家”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主动克服困难

“娃娃家”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在游戏中,创造性想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游戏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如扮演妈妈、老师、司机、经理等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幼儿运用“各种材料,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自己对这些角色的认识与体验。二是对游戏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在游戏中,幼儿常常以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还能一物多用。如用纸条当“面条”,用小积塑片当“饭”,用冰棒棍当“筷子”等。同样一种物品在不同游戏中可以充当不同的东西,如积塑条可以是老爷爷的“拐杖”,可以是火车的“铁轨”,可以是护士的“注射器”等。三是对游戏情景的假想(情景转换)。幼儿常常通过一个或几个动作和想象,将游戏情景进行浓缩或转换。例如晨晨今天在娃娃家作“爸爸”。他开始和“妈妈”一起整理娃娃家的餐具。“妈妈”在一旁开始给宝宝喂奶,而晨晨在煤气灶下面的箱子里翻东西。翻了一会翻出了一块圆柱形的小积木放在桌子上,然后继续翻。又拿出来一块积木,原来是第二块圆柱形的积木。我问他你拿着两块积木有什么用?“给娃娃家家作门铃”“为什么是两块?”晨晨自己家一块,特特家一块。出门了要关好门,有客人来也可以先敲敲门。于是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寻找合适材料(如积木)来替代或制作,由此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想象、创造能力。

二、“小爸爸小妈妈”娃娃家中最开心——“娃娃家”在小班幼儿游戏中的意义

(一)“娃娃家”是生活经验的迁移

娃娃家游戏其实是小朋友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小朋友们对这些内容很熟悉,比如吃饭、睡觉等,他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爸爸妈妈照顾孩子,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爱模仿的特征,他们希望像他们的爸爸妈妈那样做,因此游戏的内容小朋友很兴趣。教师提供的外形逼真的娃娃家用具,大部分幼儿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个别幼儿还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发挥想象。   

“娃娃家”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要求幼儿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按照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扮演接色,如果幼儿不具备担任某种角色的经验,那么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以至不能持续,而如果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生活,使幼儿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就会在所进行的“娃娃家”游戏中更加容易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

(二)“娃娃家”是生活中的模仿

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力,因而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最为浓厚,幼儿玩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也十分多样与新颖。“娃娃家”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它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在“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着社会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人际只能。游戏中,孩子们的行为要与所扮演的角色行为相吻合,要把自己放在角色的位置上。从角色的角度看待问题,必须学会共同拟定和改变游戏活动的主题。为了使角色游戏成功地继续下去,他们之间就先要协商由谁担任什么角色,使用什么象征性物品及性动作;游戏中常常要改变计划,这就需要共同合作,学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更好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同时,在游戏中还可学习如何坚持自己正当的权利、要求,怎样控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游戏规则。因此,角色游戏水平的高低能反映社会交往能力水平的高低及人际智能水平的高低。

游戏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他们在游戏时表现出何种特点,那都是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我们在理解游戏能带给他们快乐的同时,也应该理解幼儿在游戏时表现出的特点。幼儿是在游戏中不断成长的,只有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在游戏中与幼儿们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磊:《角色游戏的理论与实践》,早期教育编辑部,1992年12月

2.金祥: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1992年底1-2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幼儿园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30号 管理入口

电话:025-84892357 信箱:nh_yey@nuaa.edu.cn 邮编:210016